分类学里,常说起某科某属某种,这个科,用英文说,就是Family, 一家门的意思,同一个科就是同一个大家庭,属是什么呢?我觉得就是过去的一房,比如老太爷生了四个儿子,每个儿子算一房。每个房里都有人,每个人都有个名字,名字都包含姓和名 (双名法)
所以,你看,分类学就这么简单,没什么玄乎的。当然,姓什么,什么辈份,名字是否好听吉利顺口,男孩名还是女孩名,这些是有讲究的,但也就是些规矩,谈不上深奥的学问。
我们爱好者,知道有那么回事就行,用不着神秘这些规则,也用不着神秘什么人。
我们爱好者,核心注意力就用在贝壳上。
要说吸引注意力,大概还是宝螺的吸引力最强,几乎所有的贝壳爱好者,即使不是专收宝螺,也都注意过宝螺的。
宝螺科,Family Cypraeidae, 这一大家子,就是显贵之家,谁都知道!
当然,一个大家庭也不是每一房都平等的。总有一支特别出众。
今天我就介绍这一支:Callistocypraea
这个属,拉丁名是由三个词组合而起来的的,意思是开口很漂亮的宝螺,名字就好。
这个属的宝螺总共只有四种, 我们来逐个看一看。
第一个,名声最响亮,黄金宝螺 Callistocypraea aurantium (Gmelin, 1791)
我说这个宝螺名气大,不是吹嘘。名气是否大,是分层次的,第一个层次是玩贝壳的人都知道,更高的层次则是名气能渗透到贝壳圈外,非爱好者中也有些人知道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黄金宝螺显然是名气最大的。
而且,它也真的是又大又漂亮。
提醒一下,大家看它的开口,是不是名副其实,非常漂亮!它的属名就是开口漂亮的意思嘛。
这是这个属的第二个物种,天王宝螺 Callistocypraea leucodon (Broderip, 1828)。注意观察这个宝螺的开口,真是太漂亮了!这个宝螺,在贝壳圈子里,名气应该说和黄金宝螺是一个档次的,但在爱好者圈子外面,显然知道的人要少很多。
不过,要得到这个宝螺,就比黄金宝螺难得多了,这个宝螺要比黄金宝螺贵得多!
正如任何一个多子家庭都会存在的情况,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征,总有一个不是那么引入注目的。
这个是云斑宝螺 Callistocypraea nivosa (Broderip, 1827)。这个螺,要说骨架子,其实和同属的宝螺是差不多的,牙齿也照样很漂亮,但就是色彩方面差一点,太素了!
不过,这个宝螺,也曾经为宝螺藏家们苦苦追求。虽然颜值不是最高,但它曾经也是最稀有的螺之一!
看到了么?1969年 S. P. Dance 的Rare Shells 里,这也是名列50个稀有贝壳清单中的贝壳。这个物种发表其实还蛮早的,1837年,模式标本也保存得很好,Dance 在这本书中提供的图片就是拍自正模标本。 这个物种是 Broderip 发表的,这个人发表过很多物种,很有名。这个标本的来源是一个叫F. Marryat 的航海家。这个航海家 Marryat 也是个贝壳专家,自己发表过物种,很有名的飘带笔螺Mitra zonata Marryat, 1817 就是他发表的,比这个云斑宝螺早二十年。不知道为什么 Marryat 要把这个螺送给Broderip来发表。 Brodrip 在发表这个云斑宝螺的时候,特别感谢了Marryat.
但是,这个模式标本,却没有标明产地。
早期的物种,没有明确的产地是常有的。如果是普通的贝壳,并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,但是,它是一个大个的宝螺,这会引起很多悬念,会有很多人去找它!根据Dance 的书,在19世纪,这个螺曾经两次出现在欧洲的拍卖市场上,后来就没有了。
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记录,看上图。这是说到一位名叫 Kinloch 的夫人买了A. E. Salisbury (这是个贝壳名人)的收藏,其中一个装斑马宝螺的盒子里,居然有一颗非常珍稀的云斑宝螺!原始的标签标明了是云斑宝螺,并没有鉴定错误,只是它被错放在了装斑马宝螺的盒子里。这是典型的购买整体收藏的惊喜!
但是遗憾的是,这个螺的标签上,仍然没有云斑宝螺的产地!
真正发现这个螺的产地的是一个叫 John Orr. 的贝壳专家。他发现这个螺,有运气的成份,也有职业技能和敏感。
当时,John在泰国的拉廊 (Ranong)。拉廊在泰国南部(比普吉岛靠北边一点),和缅甸接壤。当地有一所小学,那个小学里有个很好的自然老师,让小学生采集各种生物标本带到学校去,作为自然教育的内容。这些标本,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常见的各种动植物,其中有一些是当地的海贝。John 观看了孩子们收集的各种标本,大部分是非常普通的贻贝珊瑚之类的东西,似乎稀疏平常。也有一些宝螺,包括腰斑,白星等。但John 觉得有一枚宝螺和普通的白星有点不一样,他仔细观察后确定,那枚宝螺不是普通的白星宝螺,而是稀有的云斑宝螺!
John 立即问孩子们这枚宝螺从哪里来的?孩子们其实说不清楚,只能确定它肯定是孩子们采集来的,大致是从缅甸来的。在当地,因为有很多岛屿,泰国和缅甸在海上实际上分不大开,当地人在海上跨国界并不是什么大事情。
John 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,他立刻开始搜寻这个宝螺的行动。他跟那些孩子说,你们带我去找。这个过程还留下了照片:一条小小的船,好多孩子。孩子们显然欢天喜地,像春游一样,John 这个西方人显然对这样的”航海“有点紧张。东南亚海边的小孩子,根本就不怕海,但John 似乎很怕。
不过,这些搜寻以失败告终,孩子们只找到一堆白星宝螺,没找到云斑宝螺。
但这么明确的线索在眼前了,John 是不会放弃的。他判断,学校里的那枚云斑宝螺,很可能不是孩子们采集的,而是渔民们拖网带回的,也就是说可能是深水物种。一般来说,稀有物种来自深水也符合常识。他推测渔船带回来后,被某个孩子捡回去带到了学校。
于是John 委托渔民帮忙找这个螺。不久,渔民带回了一堆宝螺,其中真的夹杂了两颗云斑宝螺的幼贝。渔民告诉John,这些螺来自缅甸海域。
当时的缅甸还处在缅甸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,很封闭,John 是过不去的。
更糟糕的是,渔民后来也没能再带回更多的云斑宝螺。
然而,苍天不负有心人!John 在寻找贝壳的消息在当地村民中传了出去。有一个采贻贝的村妇告诉John 她见过这种宝螺。采集贻贝都是在潮间带和浅水区,John 几乎肯定她说的是白星宝螺,但还是跟她去了海边,这次,戏剧性的惊喜来了。那个村妇走到海里水只有脚背深的地方,用脚翻开一块石头说,你要的贝壳在这里。John 一看,天啦,真的是一颗成熟的云斑!
John 把他的发现过程写成了文章,文章的标题非常夸张:Cypraea nivosa Country - A" never Never Land" 因为有这篇文章,所以,我们今天能知道这个过程!文章的末尾,John 总结道:这个螺在泰国就能找到,它不是深水螺,就在很浅很浅的地方,没必要去水深的地方。
文章发表在1968年。 Dance 的50种稀有贝壳那本书出版时间是1969年,写作时间会更早一些,显然,Dance 应该没读到John 的文章, 因为John 的发现结束了云斑宝螺作为最稀有宝螺的历史。
曾经有个贝友跟我说,他分不开云斑和白星。这可不行啊,这说明你观察贝壳的能力还得训练,因为它们的差异很明显,应该一眼就能分辨。
忽略颜色和外形,也不计较白斑的大小和形状,难道云斑宝螺背上那条明显的背线你也观察不到?
白星宝螺和云斑宝螺根本就不是一个属的!白星宝螺 Lyncina vitellus (Linnaeus, 1758)
你知道和云斑宝螺最相像的是哪个螺么?
对,就是这个,红牡丹宝螺 Callistocypraea broderipii (Sowerby, 1832)。
你仔细观察其外形,牙齿和背部的白斑,和云斑宝螺实在太像了,只是颜色更靓丽一些,斑点更密集一些。斑点虽然更密集,但白絮状或者叫白云状的样子是完全相同的。
更进一步,现在,已经有分子生物学的结论,和云斑宝螺最近缘的物种就是红牡丹宝螺,它们之间的基因距离最短!这个分子生物学结论和形态学结论完全吻合。
这篇文章到这里要结束了,有点长,最开始只是想介绍宝螺科的这个属,因为这个属的四个物种都太特别了。结果一写起来,就想把自己读到过的东西都加进来,文章就很长。
我的推送文章太长的问题,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。我也知道,现在大家爱读短文,爱看短视频,但是我一说起来,就想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都说给大家听。麻烦的是,有些内容可能是我自己觉得有趣,大家并不觉得有趣。比如这篇文章中,我们提到的两个物种,云斑宝螺和红牡丹宝螺,它们是关系最近的,我读书的时候发现,它们的拉丁名也还比较巧
云斑宝螺 Callistocypraea nivosa (Broderip, 1827)
红牡丹宝螺 Callistocypraea broderipii (Sowerby, 1832)
看出来了么?1827年,Broderip 命名了云斑宝螺,五年后的1832年,Sowerby 用Broderip 的名字命名了和云斑宝螺关系最近的红牡丹宝螺。这类事情,我也看不出有什么科学意义,但我就是喜欢读各种贝壳书,各种奇闻啊或者完全无厘头的巧合啊我都非常感兴趣,而且看到了还想说给大家听。
读我的文章,要耐着性子!
我的文章,写作技巧不是最好的,要扒拉出遣词造句上的瑕疵也不是难事,但每一篇都是我自己原创的,每一篇都花了心思和时间。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或者有点价值,可以转发,不要洗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