贻贝是一个科Mytilidae, 中文名叫贻贝科、壳菜蛤科或淡菜科。
这个科的物种十分丰富,所有海域都有,而且从潮间带到几百米的深水区都有分布。个别物种进入淡水领域,所以, 在重庆的长江、百色的右江也能采到贻贝。
贻贝是我国主要的海鲜贝类之一。从大连到海口的市场上都有大量的贻贝出售。现在。内地稍大一些的城市也有这类海鲜出售。在沿海地区,一般每种都有自己惯用的俗名;但到了内地,一般人既弄不清原始产地,也搞不清应该叫什么名字,于是, 名字就更加五花八门。总的来说,淡菜、贻贝、海虹、清口、薄壳都是常用的名字,南方地区三十里就换一种方言,名字就更多,根本说不上来是些什么字,而且有的发音用普通话也模拟不出。但不管如何,科学上,它们是贻贝科。
下面我讲一些常见的(市场上天天有售的) 的贻贝。
下面的图中的厚壳贻贝, Mytilus coruscus Gould,1861, 壳比较厚,也能长到比较大的个头,市场上的4-7厘米常见。这个物种在我国从南到北的海域都有分布,但食用最甚的是浙江和福建,江苏和山东也有大量食用。

标本图如下:

往南,在广东、广西和海南,市场上常有一种非常漂亮的绿色贻贝出售,个头可以轻松达到8厘米以上。这个叫翡翠贻贝,壳绿肉黄,很诱人。这个物种,如果到越南和菲律宾可以轻松长到10厘米以上。由于个头大,如果只是煮一煮就吃的话,可能会难以下咽。在东南亚地区一般是用黄油烤,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大型贻贝的吃法。


在我国北方的大连一带,还有一种大型的贻贝,叫远东贻贝Modiolus kurilensis Bernard,1983 菜市场卖的一般就超过10厘米。这个物种只能在黄海分布,再往南边就没有了。肉的感觉和厚壳贻贝差不多,但是,科学上,它们属都不一样。

除了大型贻贝,还有一种小型贻贝,在福建以南地区广泛食用,俗称薄壳,它们是贻贝科的一个肌蛤属 Musculus species, 个头很小,一般有花纹。当地人吃得比较清淡, 图它的鲜味。但在旅游景点,比如鼓浪屿,一般就叫它海瓜子(顺便说一下,被称作海瓜子的小型双壳纲物种太多了,跨越了贻贝、绿螂和樱蛤等等不同的壳)。内地人点的话,可以加辣。我吃过,加了辣也很好吃,这个算是加了辣也不算浪费食材的少数例子之一了。



贻贝科物种丰富,上面四种算是最常食用的。事实上,会有其他物种夹杂其中, 但市场不会区分它们, 用的俗名也更杂乱。
国内目前是有进口贻贝的,我不认为有什么营养甚至口味上的特别之处。中国人多,进口海鲜也就是一个资源的补充。 进口的东西,一般是冻过的,可以运得更远。 所以, 在内地城市吃到阿根廷青口更有可能。国内沿海所产太廉价, 反而没人去冷冻它们。
文中的食材图(非标本图)来自网络图片
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,